如果你留心,會發現近期有關“簡政放權”、“審批瘦身”等內容的新聞報道持續不斷。比如,3月17日,國務院各部門集體晾曬“權力清單”,涉及60個部門的行政審批1235項。按照國務院要求,各部門不得在“權力清單”外實施審批,今年還要進一步取消下放行政審批200項以上。
  3月29日,上海自貿區交出成立半年成績單。由於推出“負面清單”等制度,自貿區半年內新設企業數量接近過去20年總和,而2014版“負面清單”將再縮短40%。
  在浙江,由於工商註冊、項目投資等流程優化,去年企業新設數量達21.4萬戶,同比增幅80%,創歷史之最。
  在江蘇、安徽、山東等省,政府為給企業鬆綁,在深化簡政放權基礎上,開始重點改革清理那些具有“二政府”色彩的行業協會組織。
  ……
  這些不斷涌現的新聞表明,加快轉變政府職能,向深化改革要動力,成為更多地方和部門的自覺行為:一方面,通過做簡政放權“減法”,清理下放行政審批、探索負面清單管理;另一方面,通過做宏觀調控“加法”,完善市場監管、科學履行職能。從成效看,通過這組“加減法”,市場活力得到釋放,政府職能加快轉變,成為經濟保持穩中向好態勢的關鍵一招。同時,這也表明繼續扭住這一改革的“牛鼻子”,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空間仍然很大。
  首先,我們簡政放權的“減法”做得還不夠。由於思想觀念等原因,有些地方對市場作用仍不信任。面對一些行業變化,或者經濟運行稍有風吹草動,往往就按捺不住,習慣性伸出行政干預之手。這種干預不僅無益市場改善,還會加大市場波動、改變企業預期、擾亂經濟運行。對此,李克強總理在近日部分省市經濟形勢座談會上就告誡:政府一定要管住“閑不住”的手。他以遼寧沈陽鐵西區的發展變化為例,感慨“人們往往想不到市場的創造力有多大”,並強調要相信市場和老百姓有無窮的創造力,要充分發揮市場“想象不到的作用”。
  還有少數地方和部門囿於利益固化,在權力下放過程中存在“避重就輕、改頭換面”等情形。民營企業家南存輝在日前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,雖然政府審批權在下放,但企業項目報上去仍然流程太長、效率太低。媒體調查發現,有些地方的簡政放權甚至在變相增加:一些削減的行政審批事項,以登記、備案、年檢等非行政審批的面孔出現。這表明,當前制約市場主體活力和要素優化配置的障礙仍然存在,必須按照今年《政府工作報告》確定的目標任務,繼續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,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、充分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,全面建立權力清單制度。
  其次,政府在職能轉變中有些“加法”還沒跟上。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,但並不是起全部作用。經濟運行中,市場和政府作用相輔相成,缺一不可。政府簡政放權並非“權力一放了之”,應輔以多項配套改革。
  堅持放管並重,實現責任和權力同步下放、放活和監管同步到位是當務之急。近些年,我國食品、醫葯、安全生產等領域暴露的問題,充分表明政府加強監管特別是事中、事後監管的緊迫性。目前,應重點從探索實施統一市場監管、加快信用體系建設、推進政府信息共享等事項做起,確保監管能力建設不落後於權力下放進程。
  建立更加現代科學的財政制度,實現不同層級政府間財力事權相匹配,則是長久之策。今年兩會期間,多位人大代表就提出:一些本應由中央負責的事務交給了地方負責;一些適宜地方負責的事務,中央承擔了較多支出責任;雙方交叉管理、共同管理事項較多,客觀上弱化了政府履責水平。要改變這一狀況,需加快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,明確支出責任,理順收入劃分。
  此外,政府在簡政放權、提高治理水平過程中,應堅持開放透明,吸引公眾參與。各種群體廣泛參與政府決策規劃等,有利於市場形成穩定預期,防止因某項政策出台帶來過大市場波動〃記者 張 偉)  (原標題:做好加減法 政府市場齊發力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ydsvfbnaug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